欢迎光临888集团网站

新闻资讯
昌平这个安置房项目有重大进展
发布时间:2025-08-23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日,由首钢建设二分公司承建的昌平区首钢一线材厂定向安置房项目传来捷报:随着栋住宅楼主体结构全部封顶,标志着这一重点民生工程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为后续建设筑牢根基。

  该项目坐落于昌平区未来科学城西侧,总建筑面积约12.8万平方米,规划建设8栋住宅楼(含9层、28层)及3栋配套公建。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居民居住品质,助力区域城市形象升级。项目住宅采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下车库为框架剪力墙结构,配套公建则采用框架结构,多元技术方案为工程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自开工以来,项目团队直面多重挑战:场地狭窄导致材料堆放与机械停放空间受限,给物资管理和施工调度带来不便;地质条件复杂增加了基础施工的难度与风险;紧张的工期更对团队组织协调能力提出严苛考验。面对难题,团队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在上道工序滞后的情况下,提前规划后勤办公基地与材料加工场地,备料加工同步推进,做到“移交一栋基础,抢抓一栋施工”;春节后迅速组织全面复工,2月10日现场600余名工人分工有序,形成大干快上的施工热潮。同时,通过优化工序衔接、创新应用“分段流水施工法”,实现了进度超前与质量过硬的“双优”目标。

  科技创新是项目高效推进的核心动能。针对项目住宅采用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对精度的高要求,团队引入并深度应用SPCS技术体系,大幅提升装配效率与质量稳定性。为熟练掌握该技术,团队与设计院、构件厂家深化设计协同,并两次组织技术人员赴同类在建项目观摩学习。施工中,“迈思科技房建数字化钢筋管理平台”实现了钢筋从深化设计、加工生产到物流配送、现场安装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这一“智慧大脑”通过优化下料组合、严控加工精度,确保钢筋精准高效利用,显著节约材料成本、提升施工效率。此外,“智能模板加工体系”以自动化、标准化生产替代传统木模散拼模式,不仅减少人工与模板消耗,更保障了混凝土成型的高精度与美观度,为后续工序创造有利条件。科技赋能与精细化管理推动项目逆势提速,较原计划提前近一个月完成8栋楼封顶。

  项目始终将质量安全置于首位,构建全流程管控体系:原材料入场时,对钢筋、水泥、砂石等进行严格检测,确保合格;施工中,强化关键工序与重要部位的旁站监督和实时管控;推行样板引路制度,以标准化施工保障工程质量。6月1日、7月27日,项目两次通过北京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协会专家组“北京市建筑(长城)结构优质工程”评审。

  8栋楼全面封顶,是项目团队辛勤付出的见证,凝聚着集体智慧与汗水,彰显了科技建造的力量,更沉淀出精益管理的成果。封顶不仅勾勒出建筑的轮廓,更承载着建设者的为民初心。当科技智慧融入钢筋水泥,这座装配式建筑正为上千家庭描绘触手可及的未来,终将成为区域升级的坚实基石,亦是首钢建设者献给时代的民生答卷。

  项目位于昌平区沙河镇,东至芳华西路,南至南沙河北路,西至巩华村东路,北至巩华村北街。

  其中配建物业服务用房、社区管理服务用房、老年活动场站、社区助残服务中心、配电室、公共厕所、开闭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小型商服(便利店)、再生资源回收站、菜市场、配套商业服务设施、社区综合文化室。

  (说明:根据公示反馈意见采信情况的通告:0018地块北侧将增加一处人行出入口,其他方面与公示内容没有明显的变化。)

  来源: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首钢建设、沙河邻友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888集团官网入口